細品蘇州:韻味如詩
蘇州是什么?
是“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嗎?是“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嗎?是“菱歌清唱不勝春,家家門外泊舟航”嗎?這一大堆詩情畫意,正是我未來蘇州前從紙上得到的想當(dāng)然的蘇州印記。
其實,這還不是蘇州。那么蘇州是什么呢?我徜徉在蘇州街頭,用心觸摸這座江南名城的真實模樣,才發(fā)現(xiàn)蘇州本身就是詩。因為它有詩的含蓄意境,有詩的流暢韻律。白墻黑瓦,水巷小橋,媚好的吳音,一切都那么耐人尋味。
下火車,出蘇州站,便可見“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宣傳牌。蘇東坡既然有此一說,我豈有到而不游之理?虎丘素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美譽,古人有“九宜”、“三絕”之說。其中“宜雨”倒頗適合我暢游之時令。過海涌橋,穿二山門,整個虎丘美景便盡呈現(xiàn)在眼前,這正也是虎丘“山藏古寺中”的獨特之美。其時正值虎丘舉辦藝術(shù)花會,但見兩旁盆栽的杜鵑萬紫千紅,風(fēng)姿綽約,煞是惹人憐愛。雖天公并不作美,飄著如粉如塵的細雨,但依舊掩飾不住整座山的雄渾氣勢。山中古跡眾多,千人石、劍池、虎丘塔等令人目不暇接。四面崗嶺,山徑石壁絕立,古木參天,顯得空靈浩渺,讓人平添不少游興。
一千多年前,那位名叫張繼的落魄詩人在姑蘇城外的楓橋邊的客船上,就著失眠的煩憂,聽著夜半的鐘聲,吟出那首不朽的詩篇,不僅成就了自己的詩名,而且也成就了楓橋和寒山寺。我這次不遠萬里慕名而來,自是要去一飽眼福。據(jù)說,自張繼那首詩問世后,使寒山寺的鐘聲一時名噪海內(nèi)外。只不過,十元錢就可以隨便撞數(shù)下的鐘聲讓人興味索然,倒是楓橋頗耐人鑒賞。站在橋上,極目四望,一邊是有名的鐵嶺關(guān),一邊是白墻黑瓦的民居,石板鋪就的街巷寂寥而幽深,令人不禁懷想起當(dāng)年楓橋鎮(zhèn)的繁華與熱鬧。橋下大運河的濤聲依舊,船舶往來如織,汽笛聲聲,一派繁忙的景象。只是沒有落月與烏啼,沒有江楓與漁火,千年風(fēng)霜的夜晚那時那刻離我已很遠,仿佛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境。
提起蘇州,人們首先想到的則是園林。只要到過蘇州的人一定不會錯過,我自然也不例外。據(jù)《蘇州府志》記載,在明代蘇州有大小園林二百七十處之多。現(xiàn)存則只有五十多處,其中有建于宋代的滄浪亭、網(wǎng)師園,有建于元代的獅子林,有建于明代的拙政園、留園,有建于清代的怡園、耦園、鶴園、環(huán)秀山莊等等,不一而足。我有幸游覽的是最負盛名的拙政園。園中雕廊畫棟,小橋流水,古木依石,幽竹依巖,杜鵑競放,而且大都依詩意而造景,“雖因人作,宛自天開”。其時雖是暴雨如注,但游人依舊成群結(jié)隊,朵朵傘花更是給這滿園春色平添了無限風(fēng)情。更妙的是,人行走在園中,可以盡情享受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處鬧市而得林泉之趣。
當(dāng)然,走進蘇州,舉目皆詩,惜因時間關(guān)系,未能一一去品味。當(dāng)時,只恨不能像蘇東坡“一年三度過蘇州”,更“可惜人生,不向吳城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