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鈴mu-X北疆科考記 雪域的共和國記憶
在富蘊縣境可可托海鎮(zhèn)西南10公里的額爾齊斯河上游干流,有一座古老的水電站,水源來自山腰上的一個堰塞湖,是大地震之后的產物,堰塞湖水體的來源當然就是山體的融雪和自然降水了。
要前往這座水電站,必須先通過一條數公里長的交通連接隧道(穿越整座山體),在水電站主體坐電梯下行136米,也就是40層樓那么高的地底下。
可可托海水電站早在1958年就開工建設,1976年建成,裝機容量只有1.9萬千瓦,是當時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也是當時我國最大最深的地下水電站。
可可托??墒且粋€極寒的地方,這里曾測得-57℃的最低氣溫紀錄。這座水電站從探勘到四臺機組投入使用,歷時整整20年,數千名建設者把汗水甚至生命奉獻給了這座奇跡一般的工程。如今四臺發(fā)電機組都換裝了現代化的監(jiān)控設備,并不是半個世紀前的那種土法發(fā)電裝備了。
這時候,筆者需要介紹一位與可可托海水電站有重要聯系的廣東人了,這位工程師的名字叫“宗家源”。宗老師1931年出生于廣州佛山三水農村,清華大學水利系1954屆畢業(yè)生,接著前往西北勘測設計院工作。1959年9月,西北勘測設計院組織設計工作組到可可托?,F場設計,宗老師留下已有身孕的妻子在蘭州,參加了可可托海水電站的勘探工作。直至可可托海地下水電站發(fā)電后(1967年),宗老師才回到了蘭州,這時候女兒已經可以到處跑了。
在宗老師出發(fā)之前,他創(chuàng)作了這么一首詩:赳赳雄師出塞關,英豪目下無艱難,現場設計為方向,不亮明珠誓不還。
為什么要把發(fā)電站藏這么深呢?一方面,是因為堰塞湖的特殊結構,的確需要以這種方式進行發(fā)電;另一方面,是因為國防工業(yè)的需要,這座電站需要隱姓埋名,之前只有國家重要領導人前來視察時才能開放,如今戰(zhàn)略地位不如此前了(畢竟裝機容量這么小),才逐漸向媒體開放,讓世人知道可可托海的地底下有共和國先賢們奮斗過的地方。
為什么不叫“新疆美食”呢?
因為筆者是一位實誠的廣東人,非常老實地告訴大家:新疆其實沒多少食物能稱之為美食……(雖然遠不夠我的新疆朋友們健碩,但真相還是不能隱瞞的)
從廣州飛烏魯木齊,前前后后花了10小時到達之后,主辦方在當地一家知名大酒店為我們置辦了一整桌粵菜接風洗塵,筆者感動壞了。因為之后的數天內,我們遠離大城市,只能吃正宗的新疆菜,這意味著胡亂用香料、不懂用火候的大廚們開始讓我替食材們感到惋惜,它們這輩子真的白過了。
行程中比較滿意的是這家面條(拉條子),雖然是個蒼蠅館,但面條和鹵子都是新鮮制作的,淋灑在一起之后輕輕拌勻,就是一道佳肴。
新疆菜品當中有很多大盤X大盤X,其實真的只是盤子比較大而已……
新疆菜的火候掌握得好,估計只能局限于燒烤領域,而高溫烹飪技術向來在廚藝領域沒什么地位。下圖的大盤魚(左下)和大盤雞(右上),全部都燒過頭了,切塊不均勻(導致加熱深度也不均勻),肉質又硬又柴,偏咸,上盤擺相很隨便。
小聲說一句,相當一部分新疆菜都放了罌粟殼,而放了這神奇香料之后還能炒出這三流水準來,日夜期盼罌粟殼重回餐桌的廣東人頓時感到無比惋惜。
為了親身演繹大盤X怎么吃,來自東北的這位媒體同行端起了一個10人份的米飯大碗。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辣。在全國吃辣排行榜中,四川、貴州、湖南、重慶是第一梯隊,新疆、江西、湖北在第二梯隊。
新疆人吃辣,完全是因為很早就能種辣椒。古代絲綢之路把辣椒傳入了中國新疆和甘肅這些地域,廣泛種植之后,新疆人就吃嗨了,無辣不歡,中國最大的干辣椒生產基地就在新疆。
與筆者同行的烏魯木齊人蘭老師(@ 有車以后 蘭博文)不僅吃辣不積極,進疆之后還感冒了,初步判斷是一位偽劣假冒新疆人。
再說說牛羊肉吧。其實這一次并沒有吃到過特別驚喜的牛羊肉菜式,這邊的烹飪方法是盡可能保留原味,除了洋蔥用得特多之外就沒其他新鮮玩法,但這種佛系的烹飪法早在廣東鋪開好幾年了(古法煮XX?),因此沒得到過多驚喜。反而是西藏的牛羊肉特帶感,可能因為海拔高度的緣故,肌肉因高原下生長速度的不同而造成肉質口感遠遠優(yōu)于新疆品種。
再來說說烤包子,這一家人氣很旺,爐子熱氣騰騰看著也特熱鬧,結果咬了一口發(fā)現皮特脆特香,肉餡料特油膩,全是羊的油脂,還有一根不知來自哪類生物的短毛發(fā)……
不干不凈,吃了沒病。
在額河第一村吃農家飯,其實這已經完全產業(yè)化了,雖然每家裝修都不同、菜式有差異,但玩法都差不多,六百八百塊能吃一桌讓人扶著墻壁走出去的新疆本地餐食。
這家的裝修非常精神,Tiffany藍和騷紫色為主調,后面的皮毛和琴是真的。
糕點有點膩,吃慣了廣式甜點的嬌氣鬼表示這質地有點兒糙。
下面這盤不是炸雞塊,具體叫什么不知道,估計是羊奶渣,吃起來跟筆者在法國大農村里頭吃的本地芝士差不多,奶腥味重得像壓路機一樣碾壓你的味蕾。
任何認為自己生命已經沒有存在意義的朋友都可以嘗試一下,吃完之后你會發(fā)現人生其實還是很美好的,連康師傅方便面調料包都是天使帶到人間的福音。
奶茶是每餐必備的,睡醒了先喝一杯,早中晚飯前一杯、飯后一杯,不加糖更健康,微微有點咸就好。
這種忘記叫什么了,油炸的外皮,中空的內部。我無師自通,把它撕開,擴大口子,塞進去盡可能多的草莓醬,一架卡路里戰(zhàn)略轟炸機就成功入列了。
咬一口,你就會覺得人類最愛的三大樣(甜味、咸味、油脂)全在里頭了,在新疆吃過的最佳食品非你莫屬。
再說說下面這段馬腸……
我們的餐點當中有一盤馬肉和馬內臟,這對于南方人來說根本沒有任何挑戰(zhàn)難度,鑒于現場有幾位前一晚上諷刺過廣東人不會喝酒的媒體人見到馬腸之后認慫了,筆者決定現場演示給大家看看馬腸怎么吃。
實際上,這段里面塞滿了脂肪的馬腸,無論切多細,嚼起來都很粘牙,而且那味道……我發(fā)現新疆廚子真的不會用香料,這馬腸本身的臭味根本蓋不住,不禁讓人想起周星馳《食神》電影里頭那碗豬大腸沒洗干凈的雜碎面……
這位大妹子是屋子的主人,她和令慈一起為我們準備了這桌新疆特色餐食。
很容易讓碳水愛好者上癮的新疆手抓飯,大米、胡蘿卜、黃蘿卜、牛羊肉、皮牙子(洋蔥)混一鍋,油脂下得特猛,賣相比較土但吃起來根本不能停。
這就是每次來新疆必須喝好的“奪命大烏蘇”,品牌名倒過來看就是“nsnm”(弄死你們)。紅瓶的才好喝,入口超順,不經意喝多了,明早自己等著頭疼吧。
因為新疆冬季不缺雪,所以筆者買了酒之后直接扔門口的雪里面冷藏了。
新疆的早餐店里面賣的,都是一些比較糙的點心,但不妨礙它們在同類競品中呈現出充足的競爭力,該軟的一定軟,該爽的一定爽。
韭菜盒子,一種效果極為變態(tài)的生化武器,對身體非常不好。因為如果你打不過同車的壯漢還勇于嘗試這款早餐的話,三張醫(yī)保卡都不夠你折騰。
各地都會做的涼菜,這邊的調味特別隨意。
發(fā)面發(fā)得好,包子特別軟,這邊的師傅做包子還是有功底的,賣相比較土,吃起來一點都不差。
風中的一節(jié)戶外地理課,蘇老師正在解讀節(jié)理的形成與分類,女孩正好經過。斜影中有年輕節(jié)理的美,也有年輕女孩的魅,巧合是也。
跑了好久高速路,終于到達阿勒泰,霞光上來了,下弦月也上來了。
可能新疆人民對“保健食品”有什么誤解,反正像筆者這種“一瓶啤酒都要拿杯子分著喝”的廣東人是理解不了新疆人民喝酒勁頭的。
這一副畫很有現代氣息。
“現代”二字主要表現在男主人翁的衣服口袋上。
零下25℃的時候,手套需要戴兩層,這時候需要用人臉識別功能開手機屏幕,但你又會發(fā)現臉早就被圍巾罩住了,放棄。在這種寒冷天氣下戴表,其實是沒什么用處的,只會造成衣袖與手套之間連接不密實。如果真的要戴,建議買一條很長的尼龍表帶綁在外套衣袖外面。
可可托海的傍晚,煙囪與晚霞。
作為一名熱衷新能源汽車方向的汽車編輯,筆者在可可托海三號礦坑采了一小塊“鋰”礦,粉紅色的那么一點點。
在極寒天氣中,電動汽車是不靠譜的選擇,力氣大油耗低的柴油機缺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面臨水溫過低的問題,所以新疆很多大貨車司機會用棉被蓋住發(fā)動機格柵保溫。
來到新疆之后,發(fā)現自己特別有貓緣。
這一枚花貓總是可憐兮兮地望著我,在我褲腿邊上纏繞,時不時又上桌子來跟我們耍。
小花貓一大早跟蘇老師的手機繩玩了起來。
還有一只大橘,不知道為什么尾巴這么短的這只“大橘為重”,筆者一開方面他就賴著不走了。后來晚上回房間我才發(fā)現,原來是因為房間有地暖……
每到一個地方,筆者都會獨自去外面走走,這一回走了半小時到了一家在阿勒泰市區(qū)的大超市。
售賣的東西都很普通,在每個省份的超市都能見到的,除了下圖這款手撕牛肉干。它的神奇之處在于,用了會員卡之后售價直接變成0,這什么數學水平……
說回車子吧,每天跑完路途之后,后窗都是這幅模樣的,估計沉淀幾天之后,洗車店的工人要加價才肯給我洗車。
1.9T四缸柴油機四驅版本,跑這么多越野路況,平均油耗10.4L/100km,杠杠的。
平均時速只有23km/h。五十鈴的方向盤、儀表盤、擋把、中控做工都比較硬核,也就是硬邦邦不帶什么設計的工業(yè)風,但質量完全沒毛病,你不會見到五十鈴停在半路呼叫救援的,八成都是詐騙,真實場景中的五十鈴是不會壞的。
零下二十多度的早晨,根本想不到這個時間點已經八點多了,天只是微微有點亮光。這主要不是因為維度比較高,而是因為新疆用的是北京時間。
真正“一望無際”的貨運列車。
3年前筆者曾經在芭提雅參加過五十鈴的越野培訓,開著這臺車跨越各類障礙根本不需要擔心功力不夠,我開著路虎攬勝運動版玩同類越野的時候都沒有過這么充足的信心。一方面是因為這車不需要像愛惜一臺路虎那樣糾結,另一方面是因為五十鈴在質量上的口碑跟路虎完全是天壤之別。
這一次北疆之旅讓筆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新疆的風土人情,了解到新疆這幾年的建設進度如此迅速(恰逢阿勒泰機場新翼投入使用,而我是看著這航站樓建起來的),了解到五十鈴堅實可靠的造車理念,更了解到更多北疆的地理知識,從知識內核中追尋這片美景的源頭。
用蘇老師的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游記 —— 地質研究的魅力在于:不但知其美,還知其所以美。
(圖文:五十鈴官方攝影 / 黃恒樂)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