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6.77萬-9.47萬
不少人說雨燕的前臉像寶馬mini,這是因為雨燕半圓形的車鼻、黑色A柱以及平直的側(cè)窗輪廓線條造成的視覺效果。不過雨燕的整體設計都是趨向于歐洲化的,它采用了比較低矮的車頂,兩廂的輪廓分明,這與近年新式日本小車高車身、短車頭的設計風格迥然不同。
比較特別的就是雨燕的內(nèi)飾采用了純黑色,只點綴了少許銀色飾板,駕駛氣氛很濃。方向盤上下可調(diào),手動調(diào)節(jié)的座椅還能調(diào)整高度,可以找到很稱心的駕駛姿勢。座椅略感單薄,但造型不俗,椅墊也夠?qū),對身體的承托挺充分。座椅的布藝面料增大了和身體的摩擦系數(shù),坐進去很牢靠。直徑很小的三輻式方向盤頗有賽車味道,只是軟塑料材質(zhì)在快打方向時容易打滑,不利于抓握。儀表臺布置非常簡潔,很有現(xiàn)代感,但簡潔不代表忽視功能性,實際上是層次分明,功能明確。出風口和各個控制按鈕多以加大的圓形設計為主,操作相當方便。
提到功能性,雨燕的儲物空間和座椅變化不如飛度,雖然后排座椅可以6:4分開放倒來擴充裝載空間,但放平座椅后的地板并不平坦,行李廂也沒有過多追求大容積。雨燕的空間一般,司機座椅可上下調(diào)整30mm,調(diào)節(jié)到自己最舒適的位置,方向盤可以對應地調(diào)節(jié)角度。雨燕的內(nèi)部高度達到了1160mm,即使司機的身高有1.8米,駕駛也沒有問題。雨燕的后排座椅乘坐2人不覺擁擠,腿部還有舒展的空間。
動力性是雨燕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大家都說它用羚羊的發(fā)動機,不過雨燕其實是對這款發(fā)動機進行了電噴方面的局部改良,確保雨燕能應付更嚴格的排放法規(guī)。不過是否是羚羊的發(fā)動機問題其實也不大,因為印象中羚羊的1.3升全鋁發(fā)動機也有不俗的性能。從實際情況來看,雨燕的發(fā)動機轉(zhuǎn)速攀升不太積極,可能是變速箱齒比偏小的緣故,日常行車如果不去刻意拉轉(zhuǎn)速,并不容易超過3000rpm,這樣的設定有些過于實用。比較失望的是當刻意催逼時,找不到過去的鈴木小排量全鋁發(fā)動機(如K10A、K12A)那種活躍歡快的個性,4000rpm后發(fā)動機的聲音僅屬轟鳴,談不上刺激或動聽。手動變速的擋閘行程短,也頗清晰,但手感有些緊,嚙合也偶有不暢,盡管三個踏板很容易做到跟趾動作,整體換檔樂趣只是普普通通。
而在安全性方面雨燕則是令人刮目相看,小小的雨燕上竟裝了6個安全氣囊,ABS和EBD是標準配置,加上使用了輕型碰撞吸能車身(TECT),1.4mm厚960雙面鍍鋅鋼板,使他的正面碰撞和側(cè)面碰撞都達到了歐洲N-CAP的4星標準,對行人和兒童的保護也達到了3星標準,這個成績對于一款小型車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