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逸到底應該怎么炒作自己?
一款新車型在上市之前對其大力的宣傳是沒有錯,關鍵是如何的宣傳。確切的說在基本參數(shù)已定的情況下怎樣對外公布預想的配置和價格。毫不客氣的說,馬自達3和思域在國內之前的宣傳策略并沒有達到他們之前預想的效果,筆者認為當初馬自達3的預計價格倒不是讓公眾最敏感的元素,關鍵的是沒有準確在國內說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假象的競爭對手(和雅閣2.0L、沃爾沃S40、甚至和自己的馬自達6 2.0L比,多少感覺有些自不量力),更為難得的是它是國內因為各方利益問題,首款一上市就停產(chǎn)的車型。而思域的宣傳失利在于先前對外宣布的價格區(qū)間是13~18萬,這在全國人民看來算是一個比較厚道的價格,可是當真正上市時爆出14.78~18.88萬的高價,讓全國人民多少感覺被忽悠了,進而引起了許多城市推訂現(xiàn)象發(fā)生,還不如馬自達3當初訂一個高價在實際上市稍稍低一點的策略。
東風日產(chǎn)應該如何放出自己的預售價格,應該如何引導媒體幫助對外宣傳?有了馬自達3和思域的例子,筆者認為這是廠家在此方面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因為稍有差池,輸了訂單不說直接輸了人氣,要找回這些無形價值非常不容易,不是單單降價能解決的問題。
近期新車型上市都怎么了?
作為一位汽車行業(yè)的記者,我們近期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廠家新車型上市都非常的羅嗦,什么亮相一次發(fā)布會,下線開一次發(fā)布會,再是正式上市開一次發(fā)布會。我們理解廠家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能夠長時間有效通過媒體在國內的人群進行宣傳,首先看看市場的反應再最終定出價格,但是在筆者看來這樣做法應該是有弊也有利的,如果把握的好品牌將會得到持續(xù)的發(fā)展,迎來越來越多的訂單(銳志的宣傳是成功的,速騰的宣傳也算是成功的);如果把握不好,在前期高調的宣傳自己的預售價格和配置的情況下得到不少潛在客戶的訂單和人氣,進而以為有了如此高歡迎度自然品牌價值高了,在上市之時可以定出一個稍高的價格,爭取單車的利潤。結果呢?事與愿違,訂單退了,遭到了全國不少人群的討伐,包括其經(jīng)銷商自己都感到無奈和尷尬。所以說決策者把握著價格的尺度,一不小心就是年產(chǎn)幾萬的計劃和幾十億的銷售額是否能夠完成。
我們期望之后廠家和媒體都能在價格和配置方面成熟的考慮問題,廠家需要賣車,消費者需要買車,不要讓不和諧的因素擾亂了人們正常的思維,打亂整個市場的生產(chǎn)、銷售、服務鏈,到頭來是誰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處--廠家車沒賣出,消費者車沒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