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子象是一個先天不足的早產兒——奇瑞在自己還沒有長大的時候,便迫不及待地產下了東方之子。
奇瑞是以低價的面目殺進車市里來的,其第一代產品(今天的風云系列)以低價給市場帶來了強烈的沖擊。但人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在得到奇瑞車低價的同時,你還必須忍受奇瑞粗糙的做工和不太可靠的質量,市場上甚至流傳著這么一句順口溜:奇瑞奇瑞,修車排隊。低價低質,成為當時奇瑞汽車的代名詞。
奇瑞迫切需要改變其在消費者中"低檔車"的品牌形象,生產中高檔車看起來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選擇。于是,2003年的6月,東方之子面世了。2.4升的發(fā)動機、手動/自動一體變速器、與沃爾沃相似的身段,而售價卻只有16.66萬元,甚至有人認為東方之子"將重塑中國B級轎車性價比的新基準"。但與風云系列一樣,東方之子的外觀、內飾,都給人留下"粗糙"的印象,這難免引起人們對其質量的擔憂。
風云系列已經給奇瑞打上了"低檔"的烙印,這不是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消除的,更不可能靠一款"中高檔車"就能夠立刻改變,奇瑞的想法有些太簡單了。同一個展廳內,一邊是風云,一邊是東方之子,而且"低質低價"的風云還在滿街跑著。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會將東方之子與帕薩特、雅閣同等看待?
先天不足還體現(xiàn)在東方之子的總體設計上。從外到內,奇瑞東方之子明顯是一個東拼西湊的混合體:前臉象奔馳,尾部象沃爾沃,發(fā)動機則來自航天三菱的4G6系列,渾身上下找不到自己的東西。
沒有建立起質量信譽,缺乏開發(fā)經驗,奇瑞的東方之子如同建造在沙灘上的樓閣,悲劇的發(fā)生不過是遲早的事。
今天,奇瑞的質量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品牌形象也有了不小的改觀,但這些并非得益于東方之子,而是來自后來推出的QQ以及采用的一系列實用技術。
如果東方之子沒有競爭對手,或者它的競爭對手都非常愚蠢,東方之子或許還有成功的希望。但這樣的機會幾乎不可能出現(xiàn)。
可以作為佐證的實例是:豐田是以經濟型轎車起家的,也是以經濟型轎車聞名于世的。但豐田推出豪華轎車的時候卻沒有延用TOYOTA作為品牌,而是為它取了一個新名字-LEXUS,這個品牌在美國市場大受歡迎;與此相反的是,大眾汽車希望用產品證明自己在豪華車領域的實力,推出了輝騰,結果卻是一敗涂地,不是車不好,而是大眾無法改變它在消費者心目中固有的形象,輝騰不被消費者接受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愿奇瑞今后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