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萌生出買車的想法。西方需求經濟學說,有需求,必有供給-正是迎合這種需求,現(xiàn)在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種民間自發(fā)的買車形式“團購”。
團購是一件好事。說白了,團購就是薄利多銷。以團體購買的優(yōu)勢向
經銷商討價還價,自然要容易得多。如果順利完成團購,不僅車價可以出入上萬元,經銷商因為可以跑量,自然也十分樂意。
但好事并不一定能辦好。日前,許多消費者向《私家車》周刊反映,通過某家汽車網絡、媒體等組織的“團購”,經常不能兌現(xiàn)當初的諾言,而且還要上中介的“當”,被騙取押金等。為此記者做了一個深入調查,將團購中的“陷阱”來個大揭秘,讓有興頭參加團購買車的人,見識其中的黑幕。
臨時變卦措手不及 團購汽車之所以能取得價格折扣,實際上,這相當于普通商品的批發(fā)概念,購買的數(shù)量多,價格上自然有利可讓。很多經銷商為了拉到更多的客戶,開始就承諾一個很優(yōu)惠的“團購”價,讓客戶把訂金交了,等到了一個多月后,再告訴客戶,優(yōu)惠價廠家沒有批下來,只能按另外一個比市面價要低一點的價出售。這樣一來,買車的人大呼上當,但是一想組織“團購”費了那么大的勁,又等了那么長時間,即使上當也只好把車買下來。
一位負責過組織團購的陳姓先生向筆者嘆苦經:累一點倒不怕,就怕忙了這么多,遇到經銷商“臨時變卦”。他說,有一次,他花了數(shù)月在網上組織了30多人的“購車團”,好不容易與一家汽車經銷商談妥以9折的價格購買
一汽大眾高爾夫轎車。兩個月前他們就把訂金交給了經銷商,3月初本來以為可以開回期盼已久的小車,但萬萬沒想到經銷商卻告訴他們,前幾個月他們簽訂的合約價格現(xiàn)在拿不到了,如果要提車,還要加近一萬元的購車款。陳先生說,這個真叫人吐血,團購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如果加錢,買的人以為你們串通好的;如果不加,幾個月的辛苦全部泡湯?梢哉f,這時候最倒霉的就是負責的人,弄不好兩邊不討好,自己的信譽也可能“掃地”。
信息不對稱,經銷商打“時間差” 買車相對于購買其它商品要復雜得多,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比如,關于汽車的知識、保險、貸款等,普通人很難了解,因此,在信息上,一般買車時,買賣雙方的信息往往是不對稱的。團購因為人多,“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信息不對稱的弊端,但和經銷商相比,還是顯得不夠。
對許多團購組織來說,一而再,再而三地與各經銷商咨詢、談判、交涉便成了少則幾個星期,多則一兩個月的“必修課”。在這個市場變化迅猛的今天,經銷商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時間來打一個“時間差”。
廠商的許多促銷活動,經銷商往往可以提前幾個星期、甚至一個多月就已經知道。由于信息不對稱,團購成員苦口婆心談來的優(yōu)惠條件,可能本來就是廠商不久就會推出的優(yōu)惠條件。結果往往是,團購的人白忙活一場不算,還不如直接向經銷商買車來得簡單直接,而經銷商可能就在背后偷著樂。
巧立名目 最近,在網上又出現(xiàn)了另一個購車新鮮詞——“出口退稅車”。在上海某汽車貿易公司的網站上,各種目前市場上的搶手貨都標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價格。
奧迪A4-1.8T的標價為18.5萬,連目前加價4萬多元才能買到的
廣州本田新雅閣2.4也僅標價為13.9萬,需要加價8000元的
本田飛度MT-1.3的標價為5.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