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端的箝位處理如圖2所示,虛線內(nèi)為芯片內(nèi)部電路圖。在IN1端接雙向箝位二極管,就可以將余振幅度箝位到±0.7V。如果不做箝位處理,在后級放大時會使得余振的時間變大。
圖2:輸入端箝位電路圖
第一級放大電路的余振處理如圖3所示,虛線內(nèi)為芯片內(nèi)部電路圖。
圖3:第一級放大電路原理圖
芯片內(nèi)部的兩個運放和電阻構(gòu)成了一個放大電路,信號在經(jīng)過放大電路放大后,進入余振處理電路,通過該電路將余振全部消除。圖4為消除余振后的信號波形,從圖中可以看出,在進行了余振處理后,起始時間后的1.8ms內(nèi)余振全部消除,這樣就使得芯片能夠準確地采集到超聲波發(fā)射回來的有用信號。
圖4:消除余振后的信號波形(在引腳F3上觀測)
峰值檢測中的余振屏蔽信號在進行放大、濾波后,進入峰值檢測電路,目的是對信號的峰值進行檢測,將檢測出來的峰值信號送到比較器電路里與基準電壓進行比較,完成模數(shù)轉(zhuǎn)換。
在第一級放大電路中對余振進行了屏蔽,但考慮到用戶使用的探頭類型不一,余振時間差別較大,如果在第一級放大電路中對余振沒有完全消除,可以通過峰值檢測電路中的余振屏蔽電路對尚未消除的余振進行處理。峰值檢測電路信號波形如圖5所示,峰值檢測電路進行了余振屏蔽,起始時間開始后的1.8ms以內(nèi)將輸出信號拉到低電平,完全屏蔽超聲波余振。芯片所檢測到的最近距離也就是實際物體的距離。
圖5:峰值檢測電路波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