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諾基作為中國汽車行業(yè)的第一個中外合資企業(yè)生產的第一個引進車型,16年前開始登陸中國,它是民族汽車工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不僅結束了我國輕型越野車20年一貫制的歷史,也標志著中國汽車制造技術開始步入現(xiàn)代化。
18年前,由美籍華人沈堅白先生做媒,北京汽車制造廠與美國汽車公司(AMC)跨越太平洋的握手,誕生了中國汽車行業(yè)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yè)--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
當我們終于向世界開放,驟然推開國門的時候,才清醒地看到,禁錮了太長時間的民族汽車工業(yè)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至少落后了30年。歷史責無旁貸地把引進汽車先進技術的重任,首先賦予了北京吉普。
究竟引進什么樣的產品和技術呢?作為中國汽車行業(yè)引進生產的第一個整車產品,當時毫無經驗可以借鑒,北京吉普為此開始了苦心的尋覓和探索。1983年12月,即合資開業(yè)前的一個月,北京吉普董事會曾決定以AMC的CJ系列汽車為基礎,采取中美聯(lián)合設計的方法生產二代產品BJ213汽車(第一代為BJ212輕型越野車)。后經中美雙方論證,認定聯(lián)合設計的時間太長且耗資巨大,加之當時的設計水平也不成熟,再者聯(lián)合設計的參照物CJ系列車也因落后而即將淘汰換代,因此這一決定擱淺了。后又決定上AMC的YJ產品。就在北京吉普舉棋不定的時候,剛剛從Jeep母腹中誕生的切諾基已經在北美市場上形成了轟動效應。
恰在此時-1984年7月,當時負責國家外經貿事務的國務委員陳慕華女士在訪美期間,應邀順訪了AMC。這位對北京吉普寄予厚望的領導人細致地了解了AMC的系列產品,最后她相中了切諾基。隨后,一輛寶石藍色的切諾基和她一起來到中國。
“在你們的總合同中要引進CJ技術,這個車就要被淘汰了,為什么不引進剛投產的新型切諾基?”經貿部外貿局轉達了陳慕華女士的建議。應該說,這一建議特別是在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換型轉軌的起步階段,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此同時,北京吉普的決策層也經過反復的比較論證和對幾個國家的汽車制造業(yè)的考察,中美雙方于1984年10月就產品引進達成了共識。即:以引進體現(xiàn)美國最先進技術的最新產品切諾基為基礎,以CKD組裝為起點逐步實現(xiàn)國產化,在消化吸收動態(tài)技術的基礎上開發(fā)新產品。并決定在1985年10月1日前投產切諾基。
雖然美國人當時對北京吉普引進切諾基并不反對,內心里卻疑慮重重,因為要求引進剛投產一年多的新車型,這在AMC的海外合作者中尚屬首家。為此,AMC曾一次就派出以常務副總裁為首的3位副總裁和8位部門經理及各專業(yè)專家來中國實地考察。這種充滿政治色彩的疑慮一直延續(xù)到1985年元月2日。
AMC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第德瓦戴在底特律總部對來訪的北京吉普中方人員說:“過去與社會主義國家打交道的教訓告訴我,一旦拿到全部技術,他們就會把外國人趕走。”原來這就是AMC沒有按期交付切諾基圖紙的主要原因。在場的北京吉普董事長吳忠良非常嚴肅地回答:“我們中國人辦事是守信用的,絕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我們確保履行20年的合同,合作得好還可以延長!苯涍^雙方的坦誠相見,原來憂心忡忡的第德瓦戴最終也爽快地表示:“AMC將全力以赴確保切諾基項目成功!
1985年9月26日,距今整整16年,第一輛切諾基駛下了北京吉普總裝線,由國務委員陳慕華女士為新車的投產剪彩。剪彩儀式結束后,AMC總裁凱培先生買下了在中國生產的第一輛切諾基,繼而將它送給了北京市政府。1987年,北京市政府又將這輛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外合資生產的第一輛切諾基贈給了華盛頓市市長馬里恩·巴里先生,以表達對友好城市華盛頓的友誼。這輛切諾基曾在慶祝美國獨立200周年的盛大游行中一展風采,后存放于華盛頓科技博物館。
[1]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