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廣州大道上的兩條新建隧道陸續(xù)開通,全城駕車者都心頭一熱。廣州大道塞車之名早已遠播,在不少媒體的交通問題報道中常被舉為廣州的實例,更上了廣州市建委的“十大塞車黑點”黑名單。在此修建隧道,成了痛割交通毒瘤的大手術(shù)。如今,手術(shù)終于做完,“毒瘤”是否被割凈、“癌細(xì)胞”會否轉(zhuǎn)移,仍需時間考驗。 劉先生(的士司機,常走廣州大橋):
一個字:爽!在廣州開了三年車,好久沒說這個字了。中午開車進隧道,刷刷地過,一直上到五擋,速度表的指針也過了每小時60公里——這一年里,我只試過在午夜通過這里才有這種感覺。這兩條隧道最大的好處就是把到各個方向的車子都分開了,別小看這一點,走的方向不同,車子穿穿插插地拖慢了車速,而且很容易“接吻”或者扭成“麻花”——其實,以前塞車,不少都是因為這個原因。希望好日子真的來臨了…… 熊先生(市民,公交車?停 杯水車薪,這是我對這兩條隧道的意見。半年前,家里人都眉花眼笑講隧道修了多好多好,我就在一旁提醒:可別當(dāng)它是救星!廣州大道上最“箍頸”的是廣州大橋,我看見這小小“大橋”上車子壓得密密麻麻就覺得心寒。不把這條橋擴大,修多少隧道都只是一杯水。不過,話說回來,有水總比沒有好,只是希望這水“潑”得更大些。 李先生(廣州市交管人員): 兩條隧道的開通,當(dāng)然能對廣州大道和廣州大橋的交通有改善,比如說掉頭的車、轉(zhuǎn)方向的車不用再與直行上橋的車擠成一堆了,把這個結(jié)解開就不容易。不過,說實在的,這些車并沒有多少,廣州大道和廣州大橋的交通壓力不可能就此能徹底緩解。 余小姐(車主,廣州大橋的?停 捏著鴨的脖子,拿著大水桶往里灌水,是什么結(jié)果?這就是這兩個隧道的結(jié)果!隧道還沒開始建,就把它宣傳得多好多快,只會引更多的車過來,但是廣州大橋這條細(xì)脖子還沒有放開,這些水就只能往外涌,潑得一地都是,亂成一團! 吳先生(車主,每天行走廣州大道): 上當(dāng)了!這是我的第一感覺,晚上下班本來可以走江灣橋,不過為了體驗一下新隧道的開通,我拐了一個彎來走廣州大道,沒想到就給困在隧道里了。幸好沒有堵死,還可以10公里的時速挪移,好不容易“重見天日”,沒想到又和一堆車擠在了上橋處。車子們?yōu)榱藦奈辶鶙l車道擠到三條車道,其奮不顧身之勢有點你死我活的味道。幸好我開的是綽號“坦克”的大吉普,所以只用了十分鐘就以不要命之勢擠走了四五輛小車和兩臺公交車,這才能上橋……下了橋,看看表,暈,走了40分鐘!
作者筆名 |
簡短內(nèi)容 |
發(fā)表時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