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在提供更多資訊供讀者參考,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一問:上海大眾18年來你為中國汽車的進步做了些什么?
這是1985年在中國一片空白的轎車基礎上成立的上海大眾。它真可謂趕上好日子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高速增長,使德國大眾決定在貧窮的中國大陸合資建廠。長時間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僵化的汽車產業(yè)政策,使上海大眾占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巨大優(yōu)勢,同時成為了中國汽車工業(yè)史上喝第一口湯的幸運兒。大眾首先是拿桑塔納車型,加一些所謂的新技術來糊弄消費者。記得當時沒有多少國產件,絕大部分組件都是進口貨,當然價位也高高在上,定價21萬人民幣。
一個桑塔納橫行中國近二十年,推出了很多新瓶裝舊酒的新款,大眾并沒有因為掙足了我們的銀子而感激,更談不上反饋了。上海大眾嘗到鈔票賺得太容易的甜頭,推出波羅和帕薩特,應當說這兩款車還是成功的。但一轉眼,所謂的“兩門車”,用炒作概念來維系暴利。就普桑來說,賣了18年,該結束了。但2002年的9.7萬輛的銷售證明,中國還是很大的,絕大部分人不是專家或不了解車市,盡管普桑在東部沿海地區(qū)勢頭漸微,但中國還有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的中國西部地區(qū),還有廣大農村。
上海大眾究竟在18年里做了什么,什么也沒有做,就是替德國大眾打工。有人可能不同意,但是看一看:上海大眾有沒有自己的品牌?有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有沒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產品?沒有!什么都沒有!連上海大眾引以為榮的桑塔納2000,最大的創(chuàng)意是將車身自B柱后拉長了10厘米,就被吹捧為1995年蘊涵中國精神和中國氣質的車型!
[1][2][3][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