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征需冷靜 全球設計概念應融會貫通
請人們不要非得用民族性的標尺來衡量設計。定位世界多個市場的Global Car,還是要有意淡化或者避開民族性特征。創(chuàng)造有中國特色的汽車設計——這是個時常被談起的話題,特別是在自主品牌設計潮水般涌現(xiàn)的這屆北京車展期間。隨著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進入汽車生活,對民族自豪感的期待也很自然地開始在汽車領域生長。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的設計師們當然從未曾松懈,他們一直在積極尋找和探索中國民族特色的事物與汽車造型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且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具有典故背景的設計,例如此次北京車展上紅旗高端SUV概念車的車燈,就是借用了中國古兵器“鉞”的造型。
但是無獨有偶,早在2005年法蘭克福車展上,好幾款來自歐洲的車型設計就運用了類似的車燈形體,但他們稱之為“飛去來器”形。從幾何形體上看,中國的“鉞”和老外的“飛去來器”極為相似,但是不同的地域使設計具有了不同的民族性解釋。
其實分析其他作為設計特色提出的幾何形體設計,我們都會有類似的結論,即沒有什么幾何形體是專屬于某一個民族的,它最多能夠歸屬于某一個品牌的特征設計,而這與民族性已經(jīng)沒有什么聯(lián)系了。
在這一問題上,來自中央美術學院交通工具設計研究所的張所家教授的觀點更為徹底:“民族性設計其實僅僅具有心理學上的意義!比绻鋮s一下關于創(chuàng)造中國式汽車設計的熱度,我們確實很容易認同這一觀點。
我們常說的德國式嚴謹、法國式浪漫、意大利式激情、美國式張揚,在汽車設計上的體現(xiàn)既非某一種固定的物理形體,也非某一種確切的設計語言(同屬于德國設計的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就是完全不同的設計表述),而是主觀心理上的抽象的聯(lián)系。這些形容詞與民族之間的特定聯(lián)系不是單純的造型設計使然,它是機械性能、品牌特征、相關汽車文化等等在很長時間歷程中綜合表達和影響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