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滿街都是桑塔納和捷達的局面已一去不復返,汽車自主品牌在短短的五年內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迅猛地發(fā)展起來。剛剛出爐的乘用車統(tǒng)計顯示,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已達到26%,首次超過此前一直輪流坐莊的日系汽車和德系汽車,成為國內乘用車市場的最強者。
自主品牌發(fā)力
根據剛剛出爐的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的統(tǒng)計, 2006年乘用車全年銷量首次超過500萬輛,達到518萬輛,其中基本型乘用車(轎車)銷量達到383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74%。自主品牌乘用車全年累計銷售214.67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47%,其中自主品牌轎車累計銷售98.28萬輛,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6%。
2006年是自主品牌全面向合資品牌挑戰(zhàn)的一年,自主品牌的轎車銷量接近100萬輛,其中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銷量位居前十強,銷量分別為30.5萬輛和20.43萬輛,兩大自主品牌銷量占據了全部自主品牌轎車銷量的一半以上;此外,一汽夏利中自主品牌轎車的銷量超過15萬輛,華晨汽車、海馬汽車、比亞迪汽車、哈飛汽車、昌河汽車的轎車銷量也在5萬輛左右。以上8家自主品牌的轎車銷量超過95萬輛,為100萬輛自主品牌的轎車銷量貢獻接近95%。除此之外,自主品牌中的紅旗、江南汽車以及其他小型自主品牌轎車廠家的銷量都在1萬輛左右。
此前日系汽車幾大廠家的銷量總量一直保持在26%以上,其中廣州本田、一汽豐田以及東風日產三家主要轎車生產企業(yè)的銷量都在20萬輛左右;此外,老牌廠商如長安鈴木、昌河鈴木以及東南汽車等的銷量接近15萬輛;加上今年以來崛起的廣州豐田、147" target="_blank" >東風本田等企業(yè),日系汽車公司的轎車銷量大約在95萬輛,市場份額穩(wěn)定在25%左右,首次落后于自主品牌轎車。德系汽車主要以南北大眾和剛剛加盟的豪華品牌為主。在2004年以前,德系汽車的市場占有率一直高居榜首,一度超過50%,但隨著日、韓汽車的崛起,德系汽車的市場份額逐漸衰落。南北大眾2006年的銷量超過70萬輛,加上寶馬和奔馳兩大豪華品牌約3萬輛的銷量,德系汽車的市場份額大約在20%。
隨著上海通用和長安福特馬自達的強勢崛起,美系汽車的市場份額近年來逐年攀升。今年上海通用銷量首次超過40萬輛,此外,長安福特馬自達貢獻的13萬輛銷量,兩大美系汽車企業(yè)銷量接近55萬輛,加上上汽通用五菱貢獻的5萬輛雪佛蘭Spark,美系汽車公司銷量大約在65萬輛,市場占有率大約為17%。
韓國現(xiàn)代和起亞在華的兩家合資公司——北京現(xiàn)代和東風悅達起亞汽車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其中北京現(xiàn)代銷量大約為28萬輛,東風悅達起亞銷量為11萬輛,兩大汽車公司的銷量總計接近40萬輛,市場份額大約為10%。
所以,從綜合排名上來看,自主品牌以26%的市場份額超過日系汽車諸侯成為市場份額的新科冠軍,日系、德系和美系汽車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4%、20%以及17%。
僅在低端市場占優(yōu)
以奇瑞等為代表的一批自主品牌汽車的飛速崛起,證明了此前國家鼓勵市場換技術的策略得到實現(xiàn),而且隨著汽車市場的壯大,自主品牌從此前的“旁觀者”成長為“攪局者”,自主品牌的壯大也培育了汽車產業(yè)鏈的上下游實力。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在利潤豐厚的中高級車市場上缺乏話語權將成為阻礙自主品牌謀求更大發(fā)展的桎梏。
市場整體份額雖然首次躍居冠軍,但是自主品牌仍然未能占據壓倒性優(yōu)勢。目前自主品牌轎車的銷量超過80%都集中在低端市場上,在利潤豐厚的中高級車市場仍然無法撼動合資品牌的地位。
從上表統(tǒng)計數(shù)據可以看到,自主品牌轎車的絕大多數(shù)市場份額集中在排量1.6L以下的A00和A0級轎車細分市場,在A級車以上市場份額不到10%,在中高級車和豪華車市場上的份額甚至不足5%。市場份額分布呈現(xiàn)嚴重畸形,這種市場布局將大大影響自主品牌轎車的盈利能力。
自主轎車銷量增長迅速,但產品集中于低端市場。在中級車市場,自主品牌并未被消費者接受,技術和品牌的兩大問題成為自主品牌產品結構提升的兩大瓶頸。數(shù)量眾多但規(guī)模有限。與國外成熟的造車業(yè)相比,中國的自主造車者整體上呈現(xiàn)出數(shù)量眾多卻規(guī)模有限的局面。
不過,汽車專家賈新光認為,自主品牌先占據傳統(tǒng)優(yōu)勢的中低端車型是國內轎車自主品牌崛起的必由之路,但他同時指出,在自主品牌站穩(wěn)腳跟之后必須要謀求在中高級市場上有所突破,否則永遠也無法擺脫受制于合資品牌的局面。
實際上從2005年開始,國家開始在政策上對自主品牌的發(fā)展予以巨大的政策支持,如開放小型車市場、對消費稅的調整以及鼓勵發(fā)展小型車市場都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也為近年來自主品牌的發(fā)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同時,去年年底出臺的汽車新政指出,為了加強自主品牌的競爭力,發(fā)改委將牽頭鼓勵自主品牌之間的合并重組,壯大自主品牌的優(yōu)勢。實際上,從韓國、日本汽車工業(yè)崛起的經驗看,從占據本國汽車市場主導地位到外向型的轉變,都需要政府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