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參觀車展,都會引起筆者對中國車展業(yè)未來的一些思考。參觀完廣州車展后,筆者認為,中國車展業(yè)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經(jīng)形成。但筆者認為,三足鼎立并不是三分天下。這中間,北京車展的定位最明晰,上海車展未來變數(shù)最大。這一次參觀完北京車展后,這種感受尤其強烈。
可以這么說,這一屆北京車展,無論是展出面積、展車數(shù)量還是服務水準,都達到了中國車展業(yè)的最高水平,進一步拉近了與國際頂級車展的距離?v向比,比以往的強多了,比兩年前的北京車展、一年前的上海車展、半年前的廣州車展都強多了,讓人不禁感嘆中國汽車業(yè)和中國車展業(yè)的發(fā)展之快、之猛,讓許多“老外”也驚嘆不已!
但是,如果說這一屆真的已經(jīng)達到了所謂“A級車展”的水平,筆者依然不敢茍同。說實在的,除了參展面積,其他方面差距依然很大。特別是概念車、“全球首發(fā)”新車的數(shù)量,跟“五大車展”還沒法比。其他方面,差距也不是一點點。就連廠家給媒體的宣傳資料,其豐富性和精細度,也和世界著名車展不在一個量級上。
我們常說的世界“五大車展”,分布于北美、西歐和日本三個地區(qū)。這三個地區(qū)發(fā)達的汽車業(yè)和成熟的汽車市場,為“五大車展”提供了支撐條件。這些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高速發(fā)展,為世界名牌車展的出現(xiàn)提供了機會。但是,也僅僅是機會而已,不一定等同于現(xiàn)實。君不見,前兩年,中國汽車市場“井噴”,而中國車展業(yè)卻非常尷尬。那時侯,即使是大型車展,展出的新車,在市場上也多能見到,給觀眾的感覺,還不如上世紀90年代呢。
從本質上說,北京車展之所以改觀,還是自主品牌的發(fā)展使然。如果沒有自主品牌的爭奇斗艷,北京車展,恐怕依然只是跨國公司的大賣場而已。筆者認為,北京車展上自主品牌參展情況的變化,要遠大于跨國公司參展的變化。幾年前,能買車和想買車的人比現(xiàn)在少多了,跨國公司照樣將“自主魔力”拿來,將“混合動力”拿來,法拉利、保時捷們也照樣會來。但是,幾年前,我們沒有奇瑞、吉利、華晨,沒有比亞迪、長城。幾年前的大集團,也不像現(xiàn)在這樣熱衷于自主創(chuàng)新,如今,似乎不推出自主品牌就無顏見江東父老似的。正反兩方面的事實再一次證明,幾年前中國車展業(yè)的尷尬,實際上是缺少自主品牌的尷尬。
就世界“五大車展”而言,跨國公司也并不是“平均用力”,“家門口”的車展,自然要側重。你想想,通用豈愿在底特律失去威風?豐田在北美表現(xiàn)再好,又怎敢在東京丟了面子?同樣,大眾就算是再重視中國市場,也不能超越它對法蘭克福車展的重視。跨國公司每年推出的新車型也就那么多,不可能對諸多車展沒有側重。所以,除了在家門口“全面展示”外,其他有針對性地進行展出就可以了。像豐田這樣,能把第10代花冠放在中國首發(fā),也就相當不錯了(幸好今年沒有東京車展)。
相反,對于自主品牌而言,這是它們的主場,“我不上,誰上”?吉利跑底特律去“秀”一把,和豐田在中國“秀”一把沒多大區(qū)別。幾年前的車展,當我們因找不到“全球首發(fā)”車而“自卑”時,筆者忽然發(fā)現(xiàn),這些自主品牌的初次展示,實際上都能算是“全球首發(fā)”。今年的北京車展不是同樣如此嗎?不論是奇瑞的風云二代、華晨的M3,還是一汽的HQ3加長版、上汽的榮威、東風的轎跑車,乃至比亞迪的F3E,長城的“精靈”,都是。如果把這些都算成“全球首發(fā)”,那么北京車展面對“五大車展”,真的就無須汗顏了。目前惟一的區(qū)別,可能是這些車,大多還沒有在全球其他地方上市的想法。當然,這也正是中國汽車業(yè)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再過幾年,當我們的自主品牌真的走出國門,那時侯,我們稱它們?yōu)椤叭蚴装l(fā)”,還打折扣嗎?那時侯的北京車展,恐怕才是真正的世界頂級車展。
看來,是自主品牌給了北京車展最大的面子。現(xiàn)在是,將來更是。從這個角度說,本屆車展的主辦方,沒有在展位安排上“歧視”自主品牌,算是個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