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相比,今年國產車價調整周期由8個月縮短為3個月,汽車廠家不再等到年底銷售壓力增大時降價,而是以季度為單位進行價格調整。上半年
富康、
賽歐、
吉利、
紅旗等品牌都在半年內連降兩次。
預計未來3~5年,我國汽車特別是轎車的價格將呈不斷下降的趨勢,主要驅動因素包括:
第一,汽車生產能力的增長開始超過需求的增長。今年以來,
大眾、
本田、
通用紛紛加大在華投資力度,加之國內企業(yè)大規(guī)模追加投資,不少廠家已經具有大規(guī)模汽車生產能力。
第二,汽車單位生產成本呈下降趨勢。近兩年,隨著管理的逐步到位,汽車廠家的勞動生產率有所提高,經營成本、財務成本在降低,這為廠家擠出了一部分利潤空間。
第三,消費者對產品選擇日益理性化。購車者不但價格貨比三家,而且參照北美、歐洲車市的各種品牌報價,比較不同品牌車型的合理價格比。一些價格居高不下或者新車價格虛高的廠家,在市場的壓力下不得不降低產品價格。
第四,汽車
廠商具有降價沖動。在同類型、同檔次的汽車市場上,價格已成為擠壓對手最有力的武器。汽車廠家調整價格既是擠壓競爭對手的需要,更是事關自身全局發(fā)展戰(zhàn)略的需要。
第五,進口產品比價效應打壓車價。進口車的價格對國內汽車價格起到風向標的作用。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簽訂的協(xié)議,汽車關稅將在2006年7月調整到位,統(tǒng)一下降到25%。如果國產車要在2006年達到與進口車一爭高下的價格水平,緩沖期內每年必須主動降價20%。( 河南報業(yè)網-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