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價格高是個老話題了。在這個問題上,媒體及其代表的消費者和汽車廠家形成截然不同的兩派。消費者說,中國汽車太貴,應該再便宜一些,甚至有媒體掰著手指頭算出某某車成本只有七八萬,價格卻賣到十來萬;廠家覺著委屈:汽車廠是商業(yè)機構(gòu),最根本的行為是利益最大化,這車賣十來萬都有人要,我可勁兒生產(chǎn)都供不過來,媒體卻來亂嚷嚷,懂不懂啊你們?!
中國汽車貴,貴在哪里?就中低檔車而言,中國汽車(國內(nèi)生產(chǎn)的)絕對的價格接近全世界大部分市場的價格,像
吉利、
福萊爾、
奧拓什么的,價格甚至低于國際價格(
奧拓在日本的新一代產(chǎn)品價格仍在6萬元人民幣左右),但外觀設計還是很落伍,和國際上相差二三代左右,如果把外觀是否符合國際潮流也算成價格的話,中低檔車還是略高于國際車價。
A0級以上到B級,在國際上是1.8萬-2.5萬美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
中級車,國內(nèi)價格目前仍高于國際價格。
汽車
廠商在給新產(chǎn)品定價時有兩種策略,一種是高開低走,先賣一部分,賺點錢再說,產(chǎn)量擴大后再調(diào)整價格,比如
豐田的
威馳。這種做法好處是利潤最大化了,壞處是恰恰傷害了對你最忠誠的那些顧客,當初
夏利2000一年內(nèi)狂降3.6萬元,你說一開始買它的人難受不難受?另一個壞處是間接造成分期付款的壞賬增多,有好幾款車,幾年前分期付款買新車十萬多,現(xiàn)在新車才六七萬,虧不虧?這種情況造成不少買這類車的車主很不情愿按期還款,因為他覺得冤得慌。
同時我們也看到,實行另一種定價策略的廠家也在增多,就是價格一步到位,幾年之內(nèi)不做變動。比如
雅閣、
歐藍德,以及上周下線的
蒙迪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