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是怎樣制造出來的
如今,全世界的汽車保有量大約為5~6億輛,每輛車都離不開輪胎。此外,天空飛行的飛機也不能沒有輪胎。僅在2000年全世界就生產(chǎn)了將近12億條輪胎。
1888年英國人鄧錄普發(fā)明了充氣輪胎,為交通運載工具帶來了巨大的生機。大家自然會聯(lián)想到,汽車輪胎內充滿壓縮空氣后,可比原先使用的實心輪胎強多了,汽車行駛速度大大加快,人們乘坐也舒適得多。
輪胎是一種復合材料,它的結構其實和自行車輪胎相似,是由多層纖維簾布增強的橡膠制成的外胎和充入空氣并保持良好密封性的內胎以及保護內胎免受磨損的墊帶組成。外胎是由簾布層、緩沖層、胎面膠、胎側膠和胎圈等部件組成的。從大的方面講,輪胎也可以說是由胎體、胎面和胎圈構成的。纖維簾線補強的胎體和建筑上采用的鋼筋混凝土是一個道理,只有這樣,才能承受更大的應力。現(xiàn)代化的轎車輪胎則幾乎都沒有內胎,僅僅在外胎的最里面有一層厚厚的氣密層,安裝時將外胎直接嚴密地固著在輪輞上。無內胎的輪胎安全性好,使用壽命長。
根據(jù)簾線排布方向的不同,輪胎可分為傳統(tǒng)的斜交胎和現(xiàn)代化的子午胎兩大類。前者有些像我們看到的“斜紋布”的紋路,后者則是按地球子午線形式排列的。子午胎由于結構上的優(yōu)越,比斜交胎節(jié)油耐用,行駛過程生熱小,而且駕駛操縱性能好,更安全舒適,目前世界上子午胎已占到輪胎總產(chǎn)量的90%以上。
制造輪胎的關鍵設備是成型機。斜交輪胎在鼓式成型機上一次成型,而子午胎則一般采用兩段成型,第一段成型胎體并貼上胎側膠,第二段再貼上鋼絲帶束層和胎面膠。整個制造輪胎的過程可不簡單,要經(jīng)過大大小小十幾道工序,采用編織機、煉膠機、密煉機、壓延機、擠出機等眾多橡膠加工設備,是一個費時費力的工藝。
在成型機組裝成的產(chǎn)品只是個胚胎,也叫“生胎”,還要通過加熱加壓硫化,再加以整修,才能制成最終的產(chǎn)品。輪胎小的只有3~5千克,大的則有上百千克,某些工程用的巨型胎更是龐然大物。輪胎飛轉固然是現(xiàn)代文明的一個標志,但上億條堆積的廢舊輪胎也給人類生存環(huán)境帶來麻煩和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