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治愈的“痛” 停車難為何遲遲難解決
前不久看到一則新聞:深圳啟動立體停車場建設計劃 首批將在15處試點,看完后小編不自覺地為深圳點贊,立體停車場既然利民,還真該大力推廣。不過當小編查閱了大量關于我國立體停車場現(xiàn)狀后,還真覺得尷尬:一邊是停車難的剛需問題,而另一邊卻出現(xiàn)了立體停車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著實令人汗顏。
為啥還未普及?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車主們嫌麻煩,不愿意將車停在上立體停車位,而也有些車主認為立體停車位的空間很小,大多新手很“難”停上去,還有些車主覺得不安全、怕引起人車隱患。
而其實,我國的智能立體停車庫建設技術還是比較成熟的,沒有普及的最關鍵原因還在于投資回報周期太長了,而且維護成本相對較高,這讓很多投資者和建設者望而卻步。
有一則數(shù)據(jù)顯示:需要投資600萬元的立體停車場,當使用率達到80%,要10多年才能收回成本。如果投資千萬元并且使用率不足50%,收回成本的期限甚至可能超過50年。
其實拋開成本利益不說,立體停車場的投放確實能解決停車難的問題,也能充分利用城市空間,所以小編一直認為立體停車場的市場潛力巨大,只是普及卻還需時日,倘若政府搭臺讓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這一行業(yè),還是前景可佳呀。
停車難究竟如何破?如果依賴于現(xiàn)如今的限行限購顯然不行,還需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比如,停車難的根源則需要從停車需求、車位配置以及收費等方面著手,通過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充分利用現(xiàn)有空間來實行智能化的停車模式。
目前,傳統(tǒng)的停車場規(guī)劃及分布顯然配比不均,導致老城區(qū)和新城區(qū)停車信息不對等,倘若在老舊小區(qū)、大型商場、醫(yī)院等停車難的地方出臺優(yōu)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的進入,或是挖掘可被共享的停車資源,或是建造立體停車場,說不定這一現(xiàn)象還會有所改進;而在新建小區(qū),則需提前規(guī)劃車位配比,在價格合理的前提下或售或租,來滿足業(yè)主需求。
當然,城市規(guī)劃人人有責,作為一名司機,我們也需要從自身約束自己,至少需要做到不亂停亂放,并給出合理且富有實際的建議予相關管理部門??傊?,美好車生活,需要我們共同維護,如果大家有關于“解決停車難”的好點子,也歡迎在我們評論區(qū)留言。(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wǎng) 王曉莉)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